# 什么是合乎圣经的宽恕?(三)

 什么是合乎圣经的宽恕(一)  什么是合乎圣经的宽恕(二)

 什么是合乎圣经的宽恕(三)  什么是合乎圣经的宽恕(四)

那么神要求我们如何宽恕别人?圣经说要如同神在基督里宽恕我们一样(弗4:32;西3:13),这是什么意思?指的是神对于我们的哪一种宽恕?

如果我们留意经文的“在基督里”这几个字,以及以弗所书的“我们”是指基督徒(弗1:3),我们应该可以意识到这里指的是神对于我们的第一种赦免,而且这是针对在基督里的人说的,也就是对那些与基督联合的人,这些是得救的人,是神的儿女(林前1:30;弗1:4-5;罗6:3-58:1;加3:25-28)。神在基督里对我们的赦免是彻底的,包含所有的罪,包含未来才犯的罪,包含还没有承认或悔改的罪。我们不需要每一次犯罪都通过悔改才得到第一种的赦免,我们里面甚至还有隐而未现的罪(诗篇19:12),也有缠累我们的罪(来12:1-2)。借着基督的作为,我们永远得到了第一种的赦免(罗8:33-34)。所以基督里的赦免实际上是无条件的,不是以我们对每一次罪的悔改为前提的,不是基于我们任何的义行。

有人说神对于人的赦免是以悔改为前提的,一个人不悔改是不会得到神的赦免的,如果神赦免一个人而不需要这个人悔改的话,这就成为普救主义了。其实这是对悔改和第一种赦免的误解。对于神来说,在基督里的拣选和赦免是永恒中就已经成就的事情--弗1:3-7,然后在历史中的某一个时刻基督替代拣选的人去死,在另一时刻神借着圣灵的重生赐给某一个人悔改的心和信心--弗2:8-9;提后2:25;提多书3:5,从这个角度来说,神的赦免及整个救恩都是无条件的,是神力独作的结果(来8:8-12)换句话说,神要赦免一个人就一定会让这个人悔改,这属于不可抗拒的呼召。而对于人来说,在认罪悔改相信耶稣后才经历到被赦免以及与神的和好--罗10:9-10,从这个角度来说,人要得救是以悔改信主为前提的,是有条件的,换句话说,你不悔改就不会得救,否则就会进入普救主义的谬误。这两者是不矛盾的。而且人成为基督徒之后就不需要悔改才得到神的第一种赦免了。神在基督里已经免去了我们一切的债务,这和我们是否悔改每一次所犯的罪没有直接的关系。神对信徒的赦免是永远的,是没有条件的,是不需要以每一次的悔改作为前提的(所以我们作为基督徒对别人的赦免也应该如此--4:32)。

圣经里就有在对方没有悔改前就赦免对方的例子:约瑟对他兄弟们的宽恕(创45:1-1550:15-21)、大卫对追杀他的扫罗的宽恕(撒上24)、耶稣在十字架上的宽恕(路23:34)、司提反的宽恕(徒7:60)、保罗的宽恕(提后4:16)。。。这些都是没有条件的,在赦免对方之前对方都都没有认罪悔改。有人说耶稣在十字架仅仅是祈求宽恕,自己并没有宽恕,而且那些人得到宽恕是五旬节之后,在他们悔改之后。这是忽略了耶稣的主权。耶稣在十字架呼求天父宽恕杀害他的人的时候,他首先是自己宽恕那些人对他的杀害,如同司提反死之前一样。如果他们自己都没有宽恕杀害他们的人,反而请求天父宽恕他们,就显得有点自相矛盾了。实际上耶稣宽恕了那些人,并为他们去死,然后才有五旬节圣灵的浇灌,重生他们,让他们悔改和信主,这样才有3000人的得救。

那么对于不信的人又怎么样呢?同样的,也是无条件的宽恕。我们很难说那些伤害约瑟的兄弟们都是信神的人,但是约瑟依然宽恕了他们。耶稣在十字架上的宽恕也是如此。主祷文提到我们要免了别人的债,这里并没有特这基督徒,也应该包括非信徒。可11:25提到饶恕得罪我们的人也应该包含非信徒。罗12:19-21提到报应的权利,把审判的权利交给主,因为主会报应每一个人。这里提到的是如何对待我们的仇敌。如果我们不审判对方,不报复对方,其实也就是宽恕对方了。罗12:18;来12:14要求我们和众人和睦,如果我们不宽恕人,又怎么能与众人和睦?我们会不断向他们追讨罪债!耶稣是我们最好的榜样。他被骂不还口,受害不说威吓的话,只把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主。我们也如此蒙召,为要跟随主的脚踪行(彼前2:20-23)。阿们。

所以每一次别人得罪我们的时候,不管是信的还是不信的,我们都如同神在基督里赦免我们一样,彻底免去别人因为罪带来对我们的亏欠,不记录别人的过错和过犯,不审判对方,不定对方的罪,不会让自己的爱和对方隔绝。

有人说饶恕就如同握手,需要双方都参与,一个人是握不成手的,饶恕必然会带来和好。其实这是把饶恕与和好混淆了。从上面的分析和案例我们可以看到,单方面的饶恕不仅是可行的,也在真实地发生着,但是和好是必须双方参与的,需要一方提供宽恕,另外一方愿意接受,需要一方请求宽恕,一方愿意给与。仅仅依靠任何一方都无法达成和好。而现实生活中很多情况下因着各样的原因,是没有办法最终达成和好的。

有人说“无条件的饶恕”是心理咨询/心理疗法提出来的,不是圣经的说法,是释放不良感觉的一种方式而已。从上面的分析来看,“无条件的饶恕”才是圣经的说法。如果心理学的说法和圣经的一致,最多说明是普遍恩典的结果,而且心理学或心理治疗里谈到的“饶恕”的动机和圣经里谈的是不一样的,是人本的,而不是神本的(关于人本和神本的问题请点击《你的信仰是神本来是人本?》)。这也说明了圣经里说的饶恕和心理治疗的饶恕有本质的不同。

有人说拿可11:25-26来提出“饶恕是无条件的”是危险的,不能仅仅拿一处经文来得出一个教义。其实恰恰相反。从前面所有的描述来看,很多经文支持无条件的饶恕,包括饶恕本身的定义、主祷文、这一节经文、圣经中很多饶恕的例子等等。相反,支持饶恕是基于悔改的经文只有路17:3-4这一处,除此之外找不到任何其他的经文支持。

有人拿路17:3来提出赦免是以悔改为前提的观点,这是对经文的误解。经文仅仅在说:如果对方懊悔了,或悔改了,你就必须赦免他,这是假设关系,不是必要条件的关系。经文并没有说:只有对方懊悔了,你才宽恕他。其实这段经文是讲两件事情:1)挽回得罪你的人,就是帮助得罪你的人悔改;2)得罪人的一方和被得罪的一方之间的和好的过程。当得罪人的一方表示懊悔或悔改,另一方表示宽恕,这样双方才彻底和好。同时这也提到了被得罪的一方有义务挽回得罪人的一方,要去指出他的罪来,来帮助对方悔改。这和太18:15所提到的挽回得罪你的人是一致的。

帮助我们了解假设关系和必要(前提)关系的不同的另一处经文是约一1:9,这里说:我们若认自己的罪,神必要赦免我们的罪。这里就是假设关系,而不是必要/前提关系。请问这是否意味着只有我们认罪,神才赦免我们呢?是否意味着我们没有认的罪,神通通不赦免呢?肯定不是的。诗篇19:12中就说到求神赦免隐而未现的罪。所以假设关系不能作为前提去理解,也不等同于必要关系。

圣经表示必要或前提条件的时候,通常用双重否定的假设条件来表示。比如帖后3:10说“若有人不做工,就不要吃饭或就不应该吃饭”,这里提出吃饭的条件是必须做工。又比如可11:26说“你们若不饶恕人,你们天上的父也不饶恕你们”,这就等于说天父饶恕你们的前提或必要条件是你们饶恕人。所以如果路17:3要改为前提/必要条件的话,应该这么表达“他若不懊悔,就不要宽恕他,或就可以不宽恕他”。感谢主,实际上的经文不是这样的。

有人拿约1:9来说明神赦免我们的罪是有条件的。其实这是指第二种的赦免。指神对基督徒今生的赦免。如同基督徒在主祷文中求神赦免自己的罪一样(免我们的债),这里也是指如果基督徒在神面前认罪悔改,就必然会得到神的赦免,因为神在基督里已经赦免了我们。

去挽回对方是否等于没有宽恕对方呢?从前面关于宽恕的定义来看,显然不是的。宽恕是免去对方的过犯,不再追究对方,不会审判和定罪和报复对方,不会恨对方,也不会影响自己对对方的爱。挽回是指出对方的罪,希望能帮助对方悔改,让对方回到正道上,从而恢复对方和神的关系,也恢复对方和自己的关系。这是和好的过程。从事实上,这样的过程未必总是会发生。比如一方死了,或无法联系对方,或没有机会,或对方不愿意。。等等。如果对方一直不悔改,直到教会的层面,那么教会整体上就不赦免这个人,把他看待如同不信的人一样(太18:16-17)。这并不是没有宽恕或追究对方曾经的过犯,而是对对方一直不悔改的罪加以管教或惩戒,以达到挽回对方和警戒罪恶的目的。

有人说如果宽恕是无条件的,那么教会纪律就是没有意义的,就不应该去指出对方的错了。这等于误解了宽恕和帮助对方悔改的区别。宽恕是免去对方欠自己的债,挽回对方是进一步的爱,是帮助对方认识到自己的罪,并且悔改,这是不同的爱。前者是基础,后者的动机不是因为没有宽恕对方,而追究对方的债,或寻求审判对方,而是出于对方进一步的爱,而去挽回对方离开他的罪,恢复对方和神、和自己的关系。 

有人问:那为什么我们不能饶恕对方一直不悔改这样的罪呢?不是所有的罪都要饶恕吗?原因是这样的罪已经影响到教会对对方的救恩的确信,因为真正的基督徒是不断悔改的人,不是一直在罪中的人。当一个人一直在罪中而不悔改的时候,教会可以拒绝赦免这个人,并使用主赐予的权利收回对对方作为基督徒的身份的宣告,并且把对方当做非信徒一样看待(太18:17-20),直到对方悔改,会再次赦免对方,恢复对对对方基督徒身份的确认(林后2:6-11)。

有人说:神是乐意饶恕人的神(尼9:17;诗篇86:5),神只是乐意饶恕,但是人只有悔改了,神才真正饶恕。我们也应该如此。

答:神的饶恕对于非信徒来说肯定是需要悔改的,以上的经文是对以色列人说的,其中大多数都是不认识神、没有得救的。但是对于神所拣选的儿女,神在基督里已经饶恕了他们,这是一次性的,是在基督里的,是在永恒中的,神不仅仅是乐意,而且已经实施了宽恕,这样我们的永生才有保障。我们需要谨慎不要把两种不同的宽恕混淆了。详情请看这一系列的第二篇文章。

点击进入 什么是合乎圣经的宽恕(四)

 

 

Last Updated: 10/14/2021, 7:37:59 AM